植物氮信号调控根系生长机制揭示

九州大学的研究发现,植物能够根据土壤中氮浓度的变化显著调整其根系结构。在氮素充足的环境中,植物会判断“氮已足够”,从而抑制根系的进一步生长,以节省能量消耗(图1)。然而,这一现象背后详细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并不明确。

近日,由九州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院的楠见健介讲师、伊藤和洋(研究当时为研究生)、园田智也研究生等人主导,联合神户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的深城英弘教授、九州工业大学大学院信息工学研究院的花田耕介教授、中部大学应用生物学部的铃木孝征教授、熊本大学大学院先端科学研究部的桧垣匠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团队,以模式植物拟南芥(※1)为研究对象,揭示了在高氮环境下抑制根系生长的关键肽——LOHN1,以及其所参与的高氮信号传导机制,这一机制此前尚未被阐明。

通过对LOHN1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植物进行分析,研究团队发现,当植物处于高氮环境中时,其氮代谢过程会显著增强,导致氨基酸之一——谷氨酰胺,通过地上部分及筛管被输送至根尖,从而诱导LOHN1基因的表达。进一步研究表明,表达出的LOHN1肽能够从筛管细胞迁移至根的表层组织,进而抑制并调控侧根(※2)的形成密度。

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,可望应用于多种作物种类,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,并通过人工调控根系生长,优化施肥策略,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。

此次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长期以来已知的“高氮环境抑制根系形成”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。未来,研究团队将进一步致力于阐明LOHN1参与调控侧根密度过程中,与生长素(奥克辛)运输相关的具体作用路径。